热点时评:学生的侥幸和媒体的误读
2014-01-03 14:13: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3年岁末,首都师范大学遭遇了一场危机,71名学生本科变专科的新闻,将学校推到了舆论风口。  事件的起因是一则报道:2011年,70名学生通过高考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
    2013年岁末,首都师范大学遭遇了一场危机,“71名学生本科变专科”的新闻,将学校推到了舆论风口。

  事件的起因是一则报道:“2011年,70名学生通过高考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并被承诺获发本科学历。但两年多后,同学们被告知,他们的学历竟从全日制本科变成了成人教育专科。校方表示,当时招生存在虚假宣传,愿退还学费并提供7万元补偿,前提是不再向校方追究责任。”

  首都师范大学随即发表声明,否认“全日制本科”,因为这批学生当初招生性质只是职业培训,非学历教育,谈不上本科,并且强调,“这批学员中除极个别学员达到了当年高考本科三批录取分数线。

  首都师范大学认为自己是公司虚假宣传的受害者,这些学生的招生,是由学校下属培训机构与一家公司合作进行的,公司在招生时以“本科”为幌子进行宣传,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上的公章也是私自印刷,学校不知情。

  这起事件中,首师大显然负有责任:下属机构与公司合作办学,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学校必须把好关。公司虚假宣传,学校失察;公司冒用学校公章招生,职业培训性质的学生变身“本科”,学校失职;学校在学生入校两年多竟然不知情,学校责任更是不可推卸。

  虽然,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先行对学生进行补偿赔付,大部分学生在获得7万元的补贴后,选择继续留下读书,完成成人教育专业专科学习。学校也声明将会追究公司的法律责任,但公众还是有权提出疑问:公司收取学生高额费用,每人每年2万元至2.7万元不等,这笔钱到了什么地方?公司究竟与学校是什么关系?当前公众对高校招生腐败格外关注,这些疑问不该没有答案。

  回顾整个事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学生的侥幸心理。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知道自己分数没有达到三本,但是认为缴了几倍于计划内学生的高额学费,心里就认为“本科”不是没有可能的。即使在学校里没有住在学生公寓、没有学生证、不能享受半价火车票、甚至不能借阅图书,遭受种种“不平等”待遇时,他们也没有放弃这种想法。而就接受采访的学生来看,其在入校时明显不清楚计划内招生的本科生,与职业培训、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类型学生的区别。在入校后两年多才向学校方反映问题,不能说没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既然学校和学生双方都有责任,为何事件出现后,舆论会出现“一边倒”?这与媒体的误导不无关系。

  媒体“全日制本科”的报道,让很多人相信,这些学生“白白被耽误了两年”。而公众先入为主地认为高校招生一定有“黑幕”,当学生和学校出现冲突时,学生肯定是弱者。

  媒体的误导和公众自以为是的判断,让事件变得有些“乌龙”。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要通过法律渠道,追究公司因虚假宣传给学校带来的经济、声誉等方面损失,二要在适当的时候,追究新闻媒体不实报道给学校造成的伤害。

  在关注事件最终结果之时,作为媒体人也有必要反思,新闻报道如何遵循真实、客观的基本原则,以尽可能避免误导舆论。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华政教育 陕西公务员面试培训 陕西人

上一篇: .申论范文:让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下一篇: 申论范文:信息化将改变社会财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