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模块练习之判断推理(2.10)
2014-02-10 10:25: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1 角色过载冲突是指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角色过载冲突的是( )。 A.节目主持人黄

1.角色过载冲突是指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角色过载冲突的是(    )。
  A.节目主持人黄女士在主持节目的同时还接拍电影、撰写剧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觉得力不从心
  B.保险业务员张先生为人热情,经常帮助客户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很多人都找他办理保险业务,因而张先生每个月超额完成任务
  C.李女士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又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同时还要照顾老人,但乐观的性格和充沛的精力使她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游刃有余
  D.小刘是一名实验员,每天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与各种危险的化学品打交道,还要防止化学品外泄,这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2.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下列行为属于职务侵占罪的是(    )。
    A.张某是名乘警,他将乘客遗失在列车上价值5000元的物品占为己有
    B.刘某是某工地的材料工人,负责工地物品的调拨,几次私自将公司的建筑材料卖给别人,共卖了2万元
    C.刘某是单位的保管员,一天他趁其他同事不注意的时候,将一个200元的收音机拿回家给儿子用
    D.赵某是一跨国公司的会计师,私自作假账,使公司偷税高达200万余元

 

 

3.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如果不使其他某个(或某些)人境况变坏,他的情况就不可能变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断定的是(    )。
    A.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社会里,只有在有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才有人境况变好
    B.如果有人境况变好,但他人境况没有因此变坏,说明社会并非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C.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使其他人境况变好,他的境况就可能变好。这样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D.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使其他某个(或某些)人境况变坏,他的情况才可能变好。这样的社会,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4.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必定有一个是真的,不会同时都是假的。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不能互相冲突,不能一面肯定了一种思想,一面又否定这一思想;因为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内容中违反排中律的是(    )。
    A.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法庭上的陈述互相矛盾,他先说“本案所有证人的证词都是可信的”随后又说“有些证人的证词是不可信的”
    B.有同学在评价张教授的年龄时说:“张教授今年40岁,不算年轻了;但是,在学院所有的教授中,张教授是最年轻的”
    C.某教育工作者在一次保护儿童权益的会议上说教育孩子舍己为人的思想是错误的;后来又在一次面向家长的讲座上说不教育孩子舍己为人的思想是错误的
    D.孟什维克认为,应该把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他们认为否定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

 

5.法律道德背反现象是指许多人以为合乎道德的行为是不会违法的,但是现实社会中,某些符合一般道德原则的行为却被法律所禁止。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道德背反现象”?(    )
    A.某护士出于同情,应一晚期癌症患者本人要求帮助他实行安乐死,以解除其无法忍受的痛苦,后被控犯谋杀罪
    B.某甲花一万元从人贩子手上购买一男孩为子,视为己出,关爱有加,两年后民警来“解救”时,孩子不愿离开现“父母”
    C.某乙为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办了一所收费低廉的小学,被指非法办学而不得不停办,许多孩子因此再度失学
    D.某丙刑满释放回乡后扬言报复“仇人”,并准备了凶器,其父劝阻无效后为免其犯下血案将其捆绑关押在家长达三个月,该行为涉嫌非法拘禁

1.A  【解析】角色过载冲突的特点有: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不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B项未体现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C项未体现不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D项未体现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故选A。

 

 

2.B  【解析】A项中乘客遗失的物品非本单位物品;C项涉及金额不大,不符合“数额较大”这个特征;D项不符合“占为已有”这个特征。故选B。

 

 

3.C  【解析】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C项的说法违背了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故选C。

 

 

4.A  【解析】B项中的“年轻”是相对概念;C项中某教育工作者的言论不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D项违反的是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故选A。

 

 

 

5.B  【解析】B项中甲某从人贩子手中购买儿童本身就不合法,也不符合道德规范。故选B。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华政教育 陕西公务员面试培训 陕西人

上一篇: 公务员行测模块练习之数量关系(2.8)
下一篇: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全卷练习(2.10)